本报8月31日刊出《快上学了,孩子怎么办》一文后,陆续收到热心读者打来的电话,对李素英母子的现状表示同情和关注。旅日华侨赵女士昨天给两个孩子就读的学校分别寄去了1000元,用来支付孩子的学杂费。
赵女士始终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和真实身份,认为这是大家都能做到的事,她自己也有两个孩子在上学,将心比心,她很自然想到了捐助。赵女士在日本就多次捐助失学儿童,在北京,她这也是第三次了。看到报道后,赵女士马上和李素英取得了联系,详细了解了她们家的情况,并随即从有关教育部门那里查询了中小学生学杂费情况,之后便直接寄给了两所学校。赵女士坦言,北京有句老话是:“瓜子不饱是人心”,2000元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困窘的栗家母子也许从此而增强生活的信心。赵女士说给栗家母子的话是,生活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当记者把款已寄出的消息通知给李女士时,李女士在电话里哭了。李素英说,她打心眼里感激赵女士,这辈子也忘不了她。她渴望着和自己的“恩人”见面。几天前还想着自杀的她,现在已逐渐从阴影中走出,撑过几天她就要回去照顾自己的孩子了,她表示有信心撑起抚养孩子的重担。
另据了解,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班各庄中学的领导表示学校将尽可能采取措施帮助解决栗秋梅同学的学习生活困难。